close

西王母研究初稿之二

目錄

一、緒言

二、神話傳說中的西王母

三、神仙思想上、神話故事中的西王母

四、中國道教史上的西王母

五、古典小說中的西王母

六、台灣西王母的信仰中心—花蓮聖地「慈惠堂」之沿革與發展

七、結論

前言: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慈惠堂瑤池金母信仰,自民國38年(1949)在花蓮聖靈顯化發源崛起,快速擴散,經數十年發展,信徒超過百萬人、分支遍佈全臺及海外達千家以上,型塑出獨特的信仰文化。

其中,開山元老、歷任先賢的默默奉獻,以及口耳相傳的靈驗神蹟、母娘悲憫的感應故事,更是凝聚慈惠人的重要能量。

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~不容青史盡成灰~

S__9830511.jpg甘肅徑川石壁上西王母石雕

S__9830512.jpg

S__9830520.jpg青海省高山平原的西王母

(相片由財團法人慈惠愛心基金會廖秀琴董事長提供)(轉載請註明出自”痞客邦純吾部落格”)

          《史記》司馬真索隱:《穆天子傳》曰:「穆王與西王母觴于瑤池之上,作歌,是樂而忘歸。」

          上述明白的記錄了趙氏之祖造父,為穆王的使者,隨侍穆王訪問西王母之事。

           晉、郭璞傳《山海經圖讚》亦有所吟述: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「天帝之女,蓬髮虎顏,穆王執贄,賦詩交歡,韻外之事,難以具言。」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「山名三危,青鳥所憩,往來崑崙,王母是隸,穆王西征,旋軫斯地。」

              唐、李商隱有瑤池七絕: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「瑤池阿母綺窗開,黃竹歌聲動地哀;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八駿日行三萬里,穆王何事不重來。」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穆王八駿,史誇其神速,商隱翻作感傷語,旨在揭出神仙之荒渺。(註一二)

                 在魏襄王墓同時掘得的《竹書紀年》亦有載:「周穆王十七年,王西征至崑崙丘,見西王母。其年西王母來朝,賓於昭宮。」(《竹書紀年》卷下)(轉載請註明出自”痞客邦純吾部落格”)

              《列子》一書,也有相近的記載:「周穆王……遂宿于崑崙之阿,赤水之陽,別日升崑崙之丘,以觀皇帝之宮,而封之詒後世。遂賓于西王母,觴于瑤池之上。而王母為王謠,王和之,其辭持哀焉,迺觀日之所入。」(《列子》卷三)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以上記載中的主人公西王母已是人,所處環境已是必較接近或符合現實生活,可稱之為西王母的傳說作品。(註一三)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西王母存在的時代,傳說頗為久遠。西漢、劉向撰《列先傳》:

            「赤松子者,神農時雨師也,服冰玉以交神農,能入火自燒,往往至崑崙山上帝。止西王母石室中,隨風雨上下,炎帝少女追之,亦得仙俱去,至高辛時,復為雨師,今之雨師本是焉。」(《列先傳》卷上)

晉、司馬彪《續漢書》五行志及干寶《搜神記》亦有相近的記載。   

早在隋朝之前,就有一部《皇帝問玄女兵法》,詳載玄女助皇帝戰勝蚩尤事:皇帝與蚩尤九戰九不勝。皇帝歸於太山,三日三夜,天霧冥。有一婦人,人首鳥形。皇帝稽首再拜,伏不敢起。婦人曰:「吾玄女也,子欲何問。」皇帝曰:「小子欲萬戰萬勝,萬隱萬匿,首當從何起。」遂得戰法焉。(註一四)(轉載請註明出自”痞客邦純吾部落格”)

據北宋,張君房撰《雲笈七籤》所載,九天玄女為皇帝之師,聖母元君(西王母)之弟子:

「九天玄女者,皇帝之師,聖母元君弟子也。皇帝在昔為有熊之國君,……在位二十一年蚩尤肆孽……戰蚩尤於涿鹿,帝師不勝,蚩尤作大霧三日,內外皆迷……。王母遣使披玄狐之裘,以符授帝曰:『精思告天,必有太上之應。』居數日,大霧冥冥,晝晦,玄女降焉,乘丹鳳,御景雲,服九色彩翠之衣,集于帝前,帝再拜受命,玄女曰:吾以太上之教,有疑可問也。……玄女即授帝六甲六壬兵信之符,靈寶五符,策使鬼神之書。……帝遂復率諸侯,再戰蚩尤,……遂滅蚩尤于絕轡之野。」(《雲笈七籤》卷之一百一十四  九天玄女傳)

《九天玄女娘娘救世真經》云:「九天玄女乃上古女神,先天無極無上大羅金仙也,為皇帝之師,金母元君之弟子。皇帝世為有熊國之君,在位二十二年,而蚩尤肆虐,乃戰於涿鹿之野。玄女受王母之命下降凡塵授帝以兵符印劍,並為帝製夔牛鼓八十面,遂破蚩尤而滅之。」(註一五)

《史記》五帝本紀說:

「神農世衰,諸侯相侵伐,佛能征,而蚩尤最為暴。」

「皇帝乃徵師諸侯,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,遂擒殺蚩尤。」涿鹿,今察哈爾省涿鹿縣東南。

「炎帝欲侵陵諸侯,諸侯咸歸軒轅。軒轅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,三戰然後得其志。」阪泉,今察哈爾省懷來縣。

皇帝建國於有熊(河南省新鄭)。其領域,東至於海,西至於崆峒(甘肅省平涼西),南至江,北與葷粥為鄰。其時代約當西元前二千六百九十七年,距今(二O一九年)已達四千七百一十六年。(註一六)按:葷粥為匈奴之別名。

《大戴記》卷二:「弱林之西,有西王母,生不知死,與天相保。」

《大戴記》卷三:「稷為堯使,西見西王母,拜請百福。」

證諸上述典籍,西王母遠在中國史的黎明期─神農、皇帝,或堯、舜時代,已然存在。

西王母可能在西周時,開始與中原交往,記載縱非完全虛構,但仍不出神話和傳說的範圍。(轉載請註明出自”痞客邦純吾部落格”)

三、神仙思想上,神話故事中的西王母

神仙思想起源於古代人們對自然中種種神秘現象的幻想。《山海經》中記載各山川的神,如:「巫山女神」、「湘君」、「湘夫人」等,就是古代人們這種幻想的表現。神仙思想到春秋戰國時代發展豐富起來,多出自荊楚文化和燕齊文化。《莊子》、《楚辭》屬荊楚文化,其中對仙人、仙境的描述,屢見不鮮。(註一七)

繼《穆天子傳》成立的《莊子》,有關西王母的記述,出現於大宗師篇:

「夫道友情有信。無為無形。可傳而不可受。可得而不可見。自本自根,未有天地,自古以故存。神鬼神帝,生天生地,挂太極之先而不為高。極六極之下而不為深。先天地而不為久。長於上古而為老。……西王母得之,坐乎小廣,莫知其始,莫知其終。彭祖得之,上及有虞,下及五伯,傳說得之,以相武帝,奄有天下。」(《莊子》內篇第三卷大宗師篇)

宋、林希逸注《南華真經口義》卷八:「西王母」於傳說,皆古之得道者。」古之得道者,或可謂得長生久視之道。《老子》五十九章:「有國之母,可以長久。是謂深根固柢,長生久視之道。」《呂氏春秋》卷一本生:「世之人主貴人,無賢不肖,莫不欲長生久視。」東漢高誘注曰:「視,活也。」久視,即久活,為長生不死,與《大戴記》卷二說西王母「生不如死,與天相保。」意相近也。

莊子對於神仙人物有更深一層的描繪:

「古之”真人”,登高不憟,入水不濡,入火不熱。其寢不夢,其覺無憂,其息不甘,其息深。”真人”之息以踵,眾人之息以喉。」(《莊子》內篇第三卷  大宗師篇)(轉載請註明出自”痞客邦純吾部落格”)

「藐姑射之山,有”神人”居焉。肌膚若冰雪,綽約若處子,不食五穀,吸風飲露,乘雲氣,御風龍而遊乎四海之外。」(《莊子》內篇第一卷 逍遙遊篇)

「王倪曰,”至人”神矣。大澤焚而不熱,河漢沍而不能寒,疾雷破山風,振海而不能驚。若然乘雲氣,騎日月,而遊乎四海之外,死生無變於己,而況利益之端乎。」(《莊子》內篇第一卷  逍遙遊篇)

「不離於宗,謂之”天人”,不離於精,謂之”神人”,不離於真,謂之”至人”。」(《莊子》內篇第十卷 說劍篇)

「故曰,”至人”無己,”神人”無功,”聖人”無名。」(《莊子》內篇 第一卷逍遙遊篇)

在《老子》裏,稱理想的人格為「聖人」,《莊子》稱之為「至人」、「神人」、「真人」、「天人」,從名稱上可以看出道家的超人思想漸次發展的歷程。聖人是在人間生活的,至人、神人、真人、天人便超脫人間,所謂遊於「方外」或「物外」的人。(註一八)

莊子所塑造的這些能乘雲氣,騎日月而遊乎四海之內外,無拘無束的逍遙者,是莊子心目中理想的神仙。(註一九)

游國恩先生在其《讀騷論微》屈賦攷源二,將屈原的《離騷》之內容,明白的分為四個觀念:(一)宇宙觀念(二)神仙觀念(三)神怪觀念(四)歷史觀念。事實上,《離騷》之內容涵意,以歷史觀念最多,其次是宇宙觀念和神仙觀念;神怪觀念則少之又少。(註二十)

屈原在他的不朽作品《離騷》中,不乏嚮往神仙的詩句和這一類的思想,如:

「聞赤松之清塵兮,願乘風乎遺則。貴真人之休德兮,羨往世之登仙。」

「餐六氣而飲沆瀣兮,漱正陽而合朝霞。保神明之清澄兮,精氣入而粗穢除。」

屈原在《離騷》中,還有生動浪漫的神遊故事,讓自己飄飄欲仙:

「前望舒使先驅兮,後飛廉使奔厲。鸞皇為余先戒兮,雷師告余以未具。吾令鳳凰飛騰兮,又繼之以日夜。」

屈原在《九歌》中,想像自己升天,不禁吟道:

「駕青虬驂白螭,吾與重華遊兮瑤之圃。登崑崙兮食玉英,與天地兮比壽,與日月兮齊光。」

後來的道教描繪的神仙生活,大體上不離莊子和屈原的範圍。在這裏我們可以看出,神仙思想在當時的中國南方諸國,已有相當廣泛的傳播與影響。(註二一)(轉載請註明出自”痞客邦純吾部落格”)

春秋戰國,北方的燕齊一帶關於仙人和不死之藥的說法非常盛行。實際上早在春秋時期,齊國名醫扁鵲的神奇經歷和燕昭王向西王母乞神蛾合”九轉神丹”之奇事,就已略現端倪。(註二二)《史記  扁鵲倉公列傳》:「扁鵲者,渤海郡鄭人也,姓秦氏,名越人,少時為人舍長,舍客長桑君過,扁鵲獨奇之,長謹遇之,長桑君亦知扁鵲非常人也。出入十餘年,乃呼扁鵲私座,間與語曰,我有禁方,年老欲傳於公,公毋泄。扁鵲曰,敬諾。乃出其懷中藥予扁鵲,飲是以上池之水,三十日當之物矣。乃悉取其禁方書,盡與扁鵲,忽然不見,殆非人矣。扁鵲以其言飲藥三十日,視見垣一方人,以此視病,盡見五臟癥結。特以診脈為名耳。為醫,或在齊,或在趙。」(《史記》卷一百五  扁鵲倉公列傳第四十五)

司馬真《史記索隱》:「長桑君,為隱君,蓋神人。」扁鵲飲”神人”長桑君的藥三十日後,視力出現超人的功能,他能透過牆垣看到另一邊的人,還能透過人的胸腹看到五臟六腑。

符秦道士王嘉撰《拾遺記》云:「九年,昭王思諸神異,有古將子學道之人也,言於王曰,西王母將來遊,必語虛無之術。不諭一年,王母果至,與昭王遊於燧林之下……乎有飛蛾銜火狀如丹雀,來拂於桂膏之上,此蛾出於員丘之穴,穴洞達九天中,有細珠如流砂,可穿而結,因用為珮,此是神蛾之矢也。……群仙殺此蛾合丹藥,西王母與群仙遊員丘之上,聚神蛾以瓊筐盛之,使玉童負筐,以遊四極來降燕庭,出此蛾以示昭王,王曰,今乞此蛾以合”九轉神丹”。」(《拾遺記》卷第四  燕昭王五事)

以上史料,為後世所傳仙人及不死之藥,可使人長生成仙的張本。(註二三)西漢、劉安撰《淮南子》,提及西王母持有不死之藥:「譬若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,姮娥竊之以奔月,悵然有喪,無以續之。何則不知不死之藥所由生也。」(《淮南子》卷六  覽冥篇)

李商隱(義山)有嫦娥七絕:

「雲母屏風燭影深,長河漸落曉星沉;

  嫦娥應悔偷靈藥,碧海青天夜夜心。」

蓋詠后羿請不死之靈藥於西王母,嫦娥竊之以奔月之事。夜夜如此寂寞,早知今日,悔不當初。詩意似另有所指,義山乃託強蛾以遺懷。(轉載請註明出自”痞客邦純吾部落格”)

《史記》封禪書:「今天子(武帝)初即位,尤敬鬼神之祀。……是時李少君亦以祠灶、穀道,卻老方見上,上尊之。少君者,故深澤侯舍人,主方。匿其年及其生長,常自謂七十,能使物,卻老。……少君言上曰,祠灶則致物,致物而丹沙可化為黃金,黃金成為飲食器則益壽,益壽而海中蓬萊僊者乃可見,見之以封禪則不死,皇帝是也。臣當游海上,見安期生,安期生食巨棗,大如瓜。安期生僊者,通蓬萊中,合則見人,不合則隱。於是天子始親祠灶,這方士入海求蓬萊安期生之屬,而世化丹沙諸藥齊為黃金矣。居久之,李少君病死。……求蓬萊安期生莫能得,而海上燕齊怪迂之方士多更來言神是矣。」(《史記》卷二十八  封禪書第六)

漢武帝對學術,雖然採董仲舒的主張,罷黜百家,獨尊合於中道的儒家,以儒術治天下;但於思想,卻又極端的推崇神仙。他相信李少君說以”祠灶”、”穀道”,可以延年益壽,於是便親自”祠灶”,並遣方士入海求蓬萊安期生。方士又向他鼓吹皇帝因登泰嶽封山成功,所以升天成仙而去,因此他也急欲封禪。漢武帝對神仙的渴望更不亞於「遺徐市發童男女數百人,入海求仙人。」的秦始皇。(註二四)「北宋、沈季長元豐中為崇政殿說書、考開封進士、既罷,入見神宗……上語及前代君臣,因曰漢武帝學神仙不死之術,卿曉其意否,此乃貪生以固位耳。」(見洪邁 《容齊隨筆》卷七沈季長進言)”貪生以固位”為好神仙的漢武帝做了最好的評論。《漢書》藝文志說「神仙者,所以保性命之真,而游求其外者也。聊以盪意平心,同死生之域,而無怵惕於胸中。」這是正史對神仙的看法,也說明了兩漢時人追求神仙的本意。(註二五)總之,道家的神仙方士之術,到漢武帝之世而昌盛,開啟了後來東漢、魏、晉道家神仙方術思想的基礎。(註二六)

傳承自《莊子》大宗師篇對西王母的觀念,再結合自戰國末期自漢初的求長生不死的神仙思想,因而蘊育了《淮南子》有關西王母的作品,賦予西王母神仙的性格,為其特色。繼之,文人雅士多有吟詠西王母的作品,如:西漢、楊雄(子雲)甘泉賦:「想西王母,欣然而上壽兮。」(《昭明文選》卷七)東漢、張衡(平子)思玄賦:「聘王母於銀台兮,羞玉芝以療飢。」(《昭明文選》卷十五)

註一二:蘅塘退士選輯  唐詩三百首  頁二三O  西北出版社

註一三:同註四  頁二十七

註一四:同註八  頁一O九

註一五:九天玄女聖姥簡介  香港聖明壇

註一六:林達禮編著  中國五千年  頁六至七  大孚書局

註一七:劉精誠著  中國道教史  頁三  文津出版社

註一八:許地山編著  道教史  頁一五七  九大文化出版

註一九:劉鋒著  道教的起源與形式  頁三十九  文津出版社

註二十:藤野岩友著巫系文學論  頁九十三  大學書房

註二一:同註一九  頁四十

註二二:同註一九  頁四十一

註二三:同註一九  頁四十三

註二四:李威熊著  中國神仙信仰的形式與談仙文學  收錄於《漢學論文集》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頁二三九至二四O  文史哲出版社

註二五:同註二四  頁二三四

註二六:南懷瑾著  中國道教發展史略述  頁十九  老古文化事業公司

(中華民國八十四年十二月初稿,一O八年五月二十九日訂正稿)

(轉載請註明出自”痞客邦純吾部落格”)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西王母研究初稿之二
    全站熱搜

    純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