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西王母研究初稿之一

目錄

一、緒言

二、神話傳說中的西王母

三、神仙思想上、神話故事中的西王母

四、中國道教史上的西王母

五、古典小說中的西王母

六、台灣西王母的信仰中心—花蓮聖地「慈惠堂」之沿革與發展

七、結論

前言: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慈惠堂瑤池金母信仰,自民國38年(1949)在花蓮聖靈顯化發源崛起,快速擴散,經數十年發展,信徒超過百萬人、分支遍佈全臺及海外達千家以上,型塑出獨特的信仰文化。

    其中,開山元老、歷任先賢的默默奉獻,以及口耳相傳的靈驗神蹟、母娘悲憫的感應故事,更是凝聚慈惠人的重要能量。

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~不容青史盡成灰~

摘要

        「西王母」台灣民間多稱之曰:「王母娘娘」、「金母娘娘」、「瑤池金母」。或尊之曰:「無極瑤池大聖西王金母大天尊」。春秋戰國時代成立的《山海經》、《穆天子傳》、《莊子》、《列子》四部典籍,記載了「西王母」的神話和傳說故事,由此展開多采多姿不同的風貌。道家的神仙方士之術,到漢武帝之世而昌盛,開啟了東漢、魏、晉道家神仙方術思想的基礎。晉朝出現了葛洪這一位道教的理論家,塑造了「西王母」出身尊貴無比,至此,「西王母」成為道教的主神,而且是至高無上的女神­­­───三界十方女子登仙得道者,都在祂的屬下。(轉載請註明出自”痞客邦純吾部落格”)

         民國三十八年,開基立廟於花蓮縣吉安鄉的道教「慈惠堂」,迄今七十年的歷史,全省冠以「慈惠堂」的廟宇,據該堂管理委員會的電腦資料顯示,至民國八十四年八月一日為止,竟高達七百三十一家,至一百零八年已超過千家;堪稱是台灣光復後,發展的最快,信徒最多的新興民間教團。「慈惠堂」主祀瑤池金母,其信徒皆著青衣褲,此典故可追溯自漢初「著青裙入天門,揖金母,拜木公」之傳承。而「慈惠堂」早期”飛鸞”持用的”桃弓筆”,所用之桃木,自古即為靈木,則出自《禮記》檀弓篇;吾等益堅信「瑤池金母」就是「西王母」。

「西王母研究初稿」本於考據的實物驗證,參研文獻典籍資料,分別探討:一、神話傳說中的西王母。二、神仙思想上、神話故事中的西王母。三、中國道教史上的西王母。四、古典小說中的西王母。五、台灣西王母的信仰中心­­­──花蓮聖地「慈惠堂」之沿革與發展。

一、緒言

神話(myth)這個詞是外來語,最早出現在希臘,原意與傳說、故事、寓言是混同的。清末明初才傳入中國,到本世紀二十年代,中國已經相當普遍地使用了。(註一)神話,是以神格為中心之古代傳說;亦即原始民族思想之產物。

在原始自然的浩瀚中,先民們披荊斬棘,為了要滿足他們的生存慾望,而努力去認識他們所處的環境,進而根據在現實環境中的生活體驗,對生活周遭的物理世界及人文世界,賦予豐富的意義。先民們對自然界所產生的千變萬化的現象,利用既純真,又極其豐富的想像力,創設一美麗的幻境,海闊天空,任思緒游騁,美麗而又曲折的神話,遂於焉產生。(註二)

傳說(legend),為憑口耳相傳之舊說也。《漢書》藝文志:「下及諸子,傳說皆充秘府。」史學家分史前史料為神話、傳說以別於信史。(轉載請註明出自”痞客邦純吾部落格”)

神話傳說是一個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部分,神話傳說不僅如其他文學作品依樣表達一個民族的感情,同時經常更深一層地蘊含著一個民族對宇宙的看法,對人類生活的願望,以及對倫理、價值標準的判斷。(註三)

神話和傳說最大的不同有兩點:其一、主人公的特點不同。神話的主人公是神,或半人半神,他的狀貌、才能、功業,具有誇張怪異因素,充滿浪漫主義。傳說的主人公則是人,他的狀貌雖、才能、功業,雖具有想像虛構因素,可以具有較多的浪漫主義色彩,但是更接近人間。其二、生活色彩不同。神話反映的多半是超乎現實生活,傳說則大致接近或符合現實生活。(註四)

    西王母,各家的稱呼並不統一,《道藏》中的《雲笈七懺》尊之曰:「上聖白玉龜台九重大真西王母」,而《枕中書》、《墉城集先錄》、《歷世真仙體道通鑑》等道藏經典,則稱之為:「金母」、「王母」、「金母元君」、「聖母元君」、「九光元女」、「九靈太妙龜山金母」、或「九靈九光龜台金母」。西王母,台灣民間多稱之曰:「王母娘娘」、「金母娘娘」、「瑤池金母」;或尊之曰:、「無極瑤池大聖西王金母大天尊」。有關西王母的記載,散見於各種典籍文獻中,初期經典中西王母的作品,充滿著神話和傳說的特質。

二、神話傳說中的西王母

        史前的宗教文化活動,近代本於考據的實務驗證,並參研文獻記錄,當可信古人傳說於戰國秦漢之間者,並非毫無根據者也。(註五)

現存於中國古籍中,春秋戰國時代成立的典籍,有《山海經》、《穆天子尊》、《莊子》、《列子》四部作品,記載了西王母的神話和傳說故事。

        《山海經》除了具地理書的性質之外,還兼具異物志的特性,它也是一本宗教性質的巫書,既是祭祀之書,亦是占卜之書,是一部上古神話總集。(註六)《山海經》保存最多的獸形神話,兩種以上動物合體神話,以及人獸合體神話。我們可以推斷,《山海經》成書於周、秦之間,不是一人一時一地的作品。(註七)關於西王母的神話,在《山海經》中說:

「又西三百五十里,曰玉山,是西王母所居也。西王母,其壯如人,豹尾虎齒而善嘯,蓬髮戴勝,是司天之厲及五殘。」(卷二西山經)

「西王母梯几而戴勝杖,其南有三青鳥,為西王母取食,在崑崙北。」(卷十二海內北經)

         「西海之南,流沙之濱,赤水之後,黑水之前,有大山,名曰崑崙之丘,有神,人面虎身,有文有尾,皆曰處之。其下有弱水之淵環之,其外有炎火之山,投物趣然。有人戴勝,虎齒有豹尾、穴處,名曰西王母,此山萬物皆有。」(卷十六大荒西經)

              按:西山乃崑崙山之異名,所謂崑崙山,即天山之意,極言其高。、《山海經》中的西王母,猶言西方神貘,為西方貘族所奉祀的圖騰(totem)。此神長著人面、虎軀、虎齒、豹尾,頭上戴著一種叫做「勝」的首飾;是掌管瘟疫、刑罰之神。西王母半人半獸的怪模樣,源於中國古代的動物崇拜和圖騰崇拜。古人崇拜虎豹等猛獸,西王母部族大概將虎、豹作為部族圖騰神,即部落保護神。早期,西王母本是中國西部一部族首領,正如明代學者胡應麟所說,西王母「蓋亦外國之君」,清代大學問家紀昀也說,「所謂西王母者,不過西方一國君。」(《四庫全書總目提要》卷一四二)(註八)(轉載請註明出自”痞客邦純吾部落格”)

             《爾雅˙釋名》云:「觚竹、北戶、西王母、日下,謂之四荒。」晉、郭璞注曰:「觚竹在北,北戶在南,西王母在西,日下在東,皆四方昏荒之國次四極者。」西王母乃西方一個原始部族的名稱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南宋道士趙陽全(道一)有不同的看法:「又云,王母蓬髮戴勝,虎齒善嘯者,此乃王母支使金方白虎之神,非王母之真神也。」(《歷世真仙體道通鑑》後集卷之一)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漢、王充《論衡》云:「禹主行水,益主記異物。海外山表,無所不至。以所見聞作《山海經》。」(《論衡》卷十三別通篇)

王充主張《山海經》是夏初伯益所撰。《四庫全書總目》:

            「《山海經》十八卷,晉、郭璞註。……案《山海經》之名,始見《史記》大宛列傳。司馬遷但云,《禹本紀》、《山海經》所有怪物,余不敢言,而未言為何人所作。《列子》稱,大禹行而見之,伯益知而名之,夷堅聞而志之。似乎即指此書而不言其名。……唯《隋書》經籍志雲,蕭何得秦圖書,後又得《山海經》,相傳夏禹所記。其文稍異,然似皆因列子之說,推而衍。觀書中載夏后啟、周文公及秦、漢,長沙、象郡、餘暨、下嵩諸地名,斷不於三代以上。殆周、秦間所述,而後來好異者,又附益之歟。」(子部小說類三)

            《山海經》成書於周、秦之間,乃勿庸置疑。 

            《史記》大宛列傳:「大宛在匈奴西南,在漢正西,去漢可萬里。其俗土著、耕田、田稻麥。有葡萄酒。多善馬、馬汗血,其先天馬子也。其北側康居、西則大月氏、西南則大夏。……條枝在安息西數千里,臨西海、暑濕。耕田、田稻。有大鳥、卵如甕。人眾甚多,往往有小君長,而安息役屬之,以為外國。國善眩。安息長老傳聞條枝有弱水,西王母,而未見。……太史公曰,《禹本紀》言河出崑崙,崑崙其高二千五百餘里,日月所相避,隱為光明也,其上有醴泉、瑤池,今自張騫使大夏之後也,窮河源,惡賭本紀,所謂崑崙者乎。故言九州山川,《尚書》近之矣,至《禹本記》、《山海經》所有怪物,余不敢言之也。」(《史記》卷一百二十三  大宛列傳第六十三)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按:大宛之地,代有變革,至清為浩罕國,今為蘇聯屬中亞細亞阿茲柏克共和國之一邑。《漢書》地理志下:「西北至塞外,有西王母石室。」唐人所撰《括地志》肅州酒泉下:「酒泉南山即崑崙之體,周穆王見西王母,樂而忘歸,即謂此山。有石室,王母堂。」

            依以上諸種說法,西王母之處,大約在今甘肅、青海一帶。(轉載請註明出自”痞客邦純吾部落格”)

             何謂”神”?中國古代對神的定義多種多樣,《易經》繫辭:「陰陽不測之謂神。」《大戴禮》天圓篇:「陽之精氣曰神,陰之精氣曰靈,神靈者,品物之本也。」而神係人祀「有功德與民者」,故神之本義云:「才智技能超絕者」,「有公德于民者祀,唯聰明正值者神。」(註九)其實”神”是觀念的產物,人們對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無法解釋,把它歸結為某種”超現實”的力量的存在,於是便產生了”神”。(註十)

              如果以前面提出的兩點標準來衡量,由於主人公西王母帶有神的狀貌的因素,所處環境又是超乎現實生活的,因此《山海經》這一類講述西王母的作品,就是神話。(註一一)

              由於神話的演變,後人把它增添修飾,卻又成為西王母的傳說。如:西晉、太康三年(二八一),在河南省汲縣發掘出來的戰國魏襄王墓中得到了一部《穆天子傳》,《四庫全書總目》云:

            「《穆天子傳》六卷,晉、郭璞註。案東皙傳云:太康二年,汲縣人不準盜發魏襄王墓,得《竹書紀年》、《穆天子傳》五篇。」(子部小說家類三)

            《穆天子傳》有兩則記載西王母:

          「丁己,天子西征。……癸亥,至西王母之邦。」(《穆天子傳》卷二)

         「吉日甲子,天子賓于西王母。乃執白玉玄璧,以見西王母。好獻錦組百純,……組三百純,西王母拜受之。……乙丑,天子殤西王母于瑤池之上。西王母為天子瑤曰,白雲再天,山陵自出。道里悠遠,山川閒之。將子無死,尚能復來。天子答之曰,予歸東土,和治諸夏,萬民平均,吾顧見之。比及三年,將復而野。天子遂馳升于弇山,乃紀兀跡于弇山之石,而樹之槐眉,曰西王母之山。西王母之山還歸。……世民作憂以吟曰,北徂西土,爰居其野,虎豹為群,鳥鵲與處。」(《穆天子傳》卷三)

《史記》趙世家云:「穆王使造父御,西巡狩見西王母,樂而忘歸。而徐偃王反。穆王日馳千里,攻徐偃王,大破之。乃賜造父以趙城,由此為趙氏。」(《史記》卷四十三趙世家第十三)

註一:潛明茲著  中國古代神仙與傳說  頁二  台灣商務印書館

註二:劉慧葵主編  呂洞賓的故事  頁十八  地球出版社

註三:段芝撰  中國神話與傳說  頁八  皇鼎文化出版公司

註四:譚先達著  中國神話研究  頁二十五台灣商務印書館

註五:張檉編撰  道教諸神聖紀頁十八  中華民國道教會台灣省分會

註六:吉元昭治著  台灣寺廟藥籤研究  頁八十九  武陵出版有限公司

註七:同註一  頁六

註八:馬書田著華夏諸神道教卷頁四十八  雲龍出版社

註九:同註五  頁四

註十:馬曉宏著  天.神.人  引言  頁一  雲龍出版社

註一一:同註四  頁二十六

(中華民國八十四年十二月初稿,一O八年五月二十三日訂正稿)(轉載請註明出自”痞客邦純吾部落格”)

12-1.jpg民國四十年代聖地慈惠堂總堂

44515.jpg現在的聖地慈惠堂

44514.jpg

110690.jpg

深受崇敬愛戴的老堂主傅來乞(台南南鰲慈惠堂提供)

(轉載請註明出自”痞客邦純吾部落格”)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西王母研究初稿之一
    全站熱搜

    純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