記劉家家族的故事之十六:掀米缸的故事
祖父劉宗鈖先生(1886〜1964)出生自台北新店大坪林十四張,在日治昭和五年(1930)遷居花蓮市市郊田浦,向日人購下松本精米所,展開事業的第二春。那個時候,蘇花公路的前身臨海公路尚未開通,已屆中年的46歲的宗紛先生,帶長子永㴛、次子盛多協助碾米事業,取店名”源豐”。從台北搭車到蘇澳,再從蘇澳到花蓮港(俗稱築港)登陸。
松本精米所松本夫婦隱居鯉魚潭附近,家中仍留有客房一間,松本先生從鯉魚潭騎著腳踏車來回精米所,就像回家一樣。
兩位兒子協助創業,克勤克儉,以”保守低調、敦厚樸實”傳家,台灣光復之後,祖父擠身士紳,交遊如鬍子縣長楊仲鯨,第三、四屆花蓮市市長鄭根井,士紳李炎,楊梅等。
祖父在田浦老輩鄉親口中曾留下”掀米缸”的故事,老板看帳冊,有幾家一年中未完帳,春節近了也不敢來買米,於是派出送米伙計,騎著巨型腳踏車前往,掀開米缸,如果是空空的,就倒下一包米,說老板送的不要付錢,給這家好過年。
2025年1月19日聖地慈惠堂召開第五屆第一次信徒大會,送每一位參加信徒兩包米,員工送來放在走廊,白米放在鞋櫃上,約1小時被偷了,這麼久以來,放在走廊上東西不曾丟掉,心裏有點不舒服。想起是403地震之後,花蓮失業人口太多了,花蓮變窮了,好蕭條。
我釋懷了,想起祖父掀米缸送米的故事,年關近了,這兩包米,對需要的人,何其重要。財畫法,花蓮多分了一百多億,不必事事依賴中央,中華路有六棟大樓未拆,失業比例很高,花蓮縣政府應可解決,不必中央補助。我繼續買小袋米放在走廊鞋櫃上,看看是否”路有凍死骨”嗷嗷待哺,緬懷祖父施米美德,我將效法。
(2025.1.19初稿 2025.4.3二次稿 轉載請註明出自痞客邦”純吾部落格” 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