田野筆記之二十一~清明時節,憑弔小馬天主教老教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-向海岸山脈的瑞士人致敬

一、向海岸山脈的瑞士人致敬

   清明時節,我都會到台東縣成功鎮信義里的小馬天主教老教堂,教堂為瑞士籍傳義修士所設計,在台11128.4公里的墳塋憑弔,向海岸山脈的瑞士人,功在台東的神父們致敬。己經連續好幾年了,去年是三月十六日,今年在三月二十九日,週六,清明節的前七天。(轉載請註明出自痞客邦”純吾部落格”) 

二、胼手胝足,奠定了台東現代化的雛形

   創建於一九二一年的瑞士白冷外方傳教會的神父,在民國四十年代陸續到台東,深入原鄉傳教。當時台灣經濟狀況普遍不佳,透過白冷外方總會的協助,在瑞士、德國、荷蘭等地募款。

   神父們胼手胝足,使台東得以建立教堂,成立公東高工、聖母醫院等,改善了居民生活的品質,讓台東有了現代化的雛形。

三、小馬武窟社-滴水聲好美的意境

   小馬,原阿美族「小馬武窟社」,大約在清朝道光十年(1820),自「大馬武窟社」(今、東河鄉東河村)遷移而來。日據昭和十二年(1937),取前兩個字,更名「小馬」,沿用至今。

   小馬部落(今、成功鎮信義里48),早期有泉水,雜草繁茂,從葉端滴下的露水,打在泉面上發出potatsutsu的聲音,好美的意境啊!!阿美族人稱此地為「滴水的小地方」。

日據時代,日人在此設「樟樹苗圃」,因piyuhu接近苗圃的日語發音,所以就叫小馬部落為piyuhu(轉載請註明出自痞客邦”純吾部落格”) 

四、無私的愛,將與台灣的山川共不朽

   神父們的墳塋在教堂的後面,依序為郝道永、滿海德、紀守常、周德維、池作基蘇豐德六位神父,2015年又添了一位陳新華神父,除了陳新華神父外,前面六位皆為外籍神父

   墳塋前,幾棵大橄仁樹,散落滿地的枯葉,陰天的午后,揮不去的蕭瑟感。神父們的墳塋,極為簡樸,但不失莊嚴,背靠著澎湃的太平洋,面向壯麗的海岸山脈,環境十分的清幽。我深深地再鞠躬,獻上一束鮮花,敬愛的神父們:

   您們對台灣、對台東,無私的愛和奉獻,將與台灣的山川共不朽。

         (2013.4.11初稿  2014.3.30二次稿   2016.4.7三次稿)(轉載請註明出自痞客邦”純吾部落格”) 

圖一、小馬天主教老教堂

IMG_6305.JPGIMG_6299.JPG

圖二、神父們的墳塋

IMG_6292.JPG IMG_6293.JPG    IMG_6295.JPG  IMG_6297.JPG 

 

圖三、小馬部落

IMG_6312.JPG

圖四、小馬部落舊宅

IMG_6302.JPG

圖五、小馬部落石牆

IMG_6303.JPG  

 圖六、小馬部落古井 

 

IMG_6318.JPG(轉載請註明出自痞客邦”純吾部落格”) 

arrow
arrow

    純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