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花蓮聖地慈惠堂史話之三百一十九:《花蓮聖地慈惠堂七十五週年史》 跋〜我入母門七十年
前言:
        慈惠堂瑤池金母信仰,自民國38年(1949)在花蓮聖靈顯化發源崛起,快速擴散,經數十年發展,信徒超過百萬人、分支遍佈全臺及海外達兩千家以上,形塑出獨特的信仰文化。
   其中,開山元老、歷任先賢的默默奉獻,以及口耳相傳的靈驗神蹟、母娘悲憫的感應故事,更是凝聚慈惠人的重要能量。
   ~不容青史盡成灰~
本題:《花蓮聖地慈惠堂七十五週年史》跋〜我入母門七十年
一、劉家與慈惠堂
    花蓮聖地慈惠堂創堂於民國三十八年(一九四九),我的二伯母黃素娟(黃素真1923-2007),母親謝金蓮(1926-2000),堂伯父劉永江(1890-1968),堂姐劉雪黎(1935-2017劉永江之女)都是第一代信徒,信母虔誠。祖父劉宗鈖(1886-1964)是第一、二、三屆慈惠堂總堂顧問,父親劉盛惠(1921-2010)自第三屆起擔任管委會多屆的副主委。
    我出生於民國三十六年農曆四月初八,這一天也是浴佛節,出生地點是花蓮市和吉安鄉交界的荳蘭橋頭源豐碾米廠,當年的住址是花蓮市中華路四七三號,即今捷安特一帶佔地約五百坪,日治以來這一帶被稱做田浦。祖父劉宗鈖在日治昭和五年(一九三0)自台北新店大坪林十四張遷居花蓮,向日人頂下松本精米所,就是後來的源豐碾米廠。劉家在清乾隆十五年(一七五0)從福建泉州安溪縣金田鄉(現改為長坑鄉)渡海來台定居新店大坪林,落地生根,枝繁葉茂,成為當地的望族。我是台灣第七代(從安溪算起是十七世),祖父是移居花蓮第一代,我是花蓮的第三代,吾家定居花蓮已有九十三年了。
    秉持保守低調敦厚樸實的家風,田浦源豐碾米廠,有人叫它”劉宗鈖精米所”,祖父是台灣光復初期的地方仕紳。

二、四十年那一次大地震
    民國四十年十月二十二日花蓮大地震,那一年我滿四歲,出生以來難忘恐怖印象,就是四十年大地震了。只記得紅磚舊宅門口空地,因地震有幾道裂痕,餘震不斷,足足有一兩個月,是睡在空地,不敢入屋內。當時花蓮沒有什麼高樓,謠傳會海嘯,可能會往較高處的花崗山逃跑,於是二伯母揹著民國三十九出生的大弟新瑜(1950〜    ,留日醫學博士),媽媽揹著我,怕走失掉。
三、民國四十一年初入母門
    民國四十一年,大地震次年,我滿五歲,還是住在中華路尾田浦的源豐碾米廠。二伯母和母親妯娌,除了和其他妯娌輪流煮大家庭三餐,祖父經營的碾米廠養了數百頭豬,碾米廠後面有兩大排豬舍。餵養豬隻,極為忙碌,但妯娌常百忙偷空走路到慈惠堂拜拜。那個時候,尊稱母娘是”仙媽”,妯娌或單獨或結伴,我總是跟著去拜拜,二伯母和媽媽是契子,我就是契孫,算算從四十一年入瑤門拜”仙媽”,到今年,超過七十年,是資深信徒了。
    從創堂到民國四、五十年代,花蓮人尊稱慈惠堂的主神是主母娘娘―即無極瑤池西王大聖金母大天尊。
四、觀看飛鸞”出乩”
    民國四十一年開始,跟隨二伯母黃素娟(素真1923-2007),媽媽謝金蓮(1926-2000)拜仙媽。印象深刻是當時還是木造的慈惠堂,右側經常擠滿信徒,大多是純樸的村民,在一張木製桌旁圍觀”問事”,當時醫藥不發達,當然未實施全民健保,問事也求藥方。 
    然而,仙媽的靈驗事蹟在鄉里之間傳頌不已,吸引越來越多人前來參拜;扶鸞問事的神奇,為當時的信眾得到紓困解惑的管道,民國四十多年,台灣尚屬於一個民生疾苦的年代全台人潮絡繹於途。
    民國八十四年拙作《西王母研究初稿》完稿,民國一百年開始寫部落格〈聖地慈惠堂史話〉、〈惠安堂先生媽〉為重要單元。本書大部分文章和相片,皆彙整本人在”痞客邦純吾部落格”資料,為配合農曆二月十八日創堂紀念出刊,疏漏之處,祈請同道先進惠予指正。

    數十年磨劍,二十載鑽研彙整,不容青史盡成灰,為同道先進立傳,誠如台大楊雲萍教授詩句:著書豈為閒日月,且看青山欲近人,薪傳使命,揮之不去的悲壯感。
    深深感恩,生命中每一階段的貴人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  母娘契孫劉秀琴 純吾  敬筆
(2023.2.16初稿    2023.8.21二次稿    2024.4.4三次稿    轉載請註明出自”痞客邦純吾部落格”)

花蓮聖地慈惠堂史話之三百一十九:《花蓮聖地慈惠堂七十五週年史

慈354-2

民國44年劉永江領軍聖地慈惠堂大合照

慈319-1.jpg

祖父劉宗鈖-慈惠堂第 、 二 、 屆顧問

慈354-1

母親謝金蓮民國48年加入台灣省道教會

 

arrow
arrow

    純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