花蓮聖地慈惠堂史話之一百六十二:扶鸞聖諭彙集篇之一〜瑤池金母巡迴各分堂聖諭彙集

前言:

          慈惠堂瑤池金母信仰,自民國38年(1949)在花蓮聖靈顯化發源崛起,快速擴散,經數十年發展,信徒超過百萬人、分支遍佈全臺及海外達千家以上,型塑出獨特的信仰文化。

      其中,開山元老、歷任先賢的默默奉獻,以及口耳相傳的靈驗神蹟、母娘悲憫的感應故事,更是凝聚慈惠人的重要能量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~不容青史盡成灰~

        扶箕,就是「飛鸞」,「箕」有時寫做「乩」,或稱做「扶鸞」,”鸞”意指神鳥,故又稱為「飛鸞」。其目的,在於傳達神的言語或神意,以書寫的方式把話記錄下來。金母娘娘顯化以來,經常”出乩”,也就是”飛鸞”,求病問事者,日夜擁擠不堪,未幾便有幾位自願效勞救世的慈善人士,名林九嬰、劉永江等,代筆錄寫藥方及指示金言等,皆不收費,劉永江為筆者之堂伯父,精通漢文,也懂得藥草,”出乩”時判讀鸞筆在沙盤上,寫出的文字,有時也做記錄的工作。筆者童年,多次觀看”出乩”,並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。

       癸卯年,即民國五十二年慈惠堂本堂,出版了《瑤池金母巡迴各分堂聖諭彙集》。適逢開基渡眾十四年,全省含本堂有二十八堂。

    緣由~契母慈懷各分堂契子,加強感化本堂與各分堂間之聯繫,飛鸞聖示,巡迴各分堂之賜,配合神人合一之道,同欣同渡,廣結善緣,同登極樂瑤宮是為由。

(2019.8.15初稿 2022.11.27二次稿 轉載請註明出自”痞客邦純吾部落格”)

慈162-1.jpg

慈162-2.jpg

慈162-3.jpg

慈162-4.jpg

慈162-5.jpg

慈162-6.jpg

慈162-7.jpg

慈162-8.jpg

慈162-9.jpg

慈162-10.jpg

慈162-11.jpg

慈162-12.jpg

慈162-13.jpg

慈162-14.jpg

慈162-15.jpg

arrow
arrow

    純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