花蓮聖地慈惠堂史話之一百五十:地母娘娘聖誕”乞龜”禮俗

前言:

         慈惠堂瑤池金母信仰,自民國38年(1949)在花蓮聖靈顯化發源崛起,快速擴散,經數十年發展,信徒超過百萬人、分支遍佈全臺及海外達千家以上,型塑出獨特的信仰文化。

    其中,開山元老、歷任先賢的默默奉獻,以及口耳相傳的靈驗神蹟、母娘悲憫的感應故事,更是凝聚慈惠人的重要能量。

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~不容青史盡成灰~

一、台灣的紅龜文化

     康熙二十二年(一六八三)清廷入主台灣,康熙三十五年至雍正二年(一六九六-一七二四),陸續刊行了高拱乾的《台灣府志》、周元文的《重修台灣府志》、陳文達的《鳳山縣志》、和黃叔璥的《台海使槎錄》,其【歲時】、【習俗】條,已記錄了”粿”這個字與婚禮納采送”大餅”的節慶生活禮俗。

     無錫丁紹儀(杏舲)於清道光二十七年(一八四七)秋渡台,其《東瀛識略》ˋ卷三【習俗】云:「台俗,遇喜慶事,以紅麴和米粉和麵,範如龜形,炊熟相貽,即以龜稱。」福建侯官劉家謀(芑川),道光二十九年(一八四九)任台灣府訓導,咸豐二年(一八五二)作《海音詩》百首,第七十一首說「浪說紅龜是吉祥」,(按台語:龜若居,取居財之意)

     台灣的紅龜文化濫觴於清道光咸豐間。

二、地母聖誕乞龜禮俗

      地母娘娘,又稱后母娘娘,無極虛空地母至尊,農曆十月十八日乃地母娘娘聖誕,聖地慈惠堂依往例有乞龜祈福活動。傳統紅龜粿,也有以米糕、沙其瑪替代。信徒紛紛求龜祝壽,祈求國泰民安、風調雨順。

 (111.11.18午后初稿  轉載請註明出自”痞客邦純吾部落格”)

慈150-2.jpg

慈150-1.jpg

 

慈150-3.jpg

慈150-4.jpg

並列的紅龜粿模紅龜粿模

 

arrow
arrow

    純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