田野筆記之三百八十八:稱妻子”牽手”〜見證漢人平埔化
台灣稱妻子”牽手”,最先出現在《諸羅縣志》(清康熙五十六年,西元1717年,周鍾瑄主修,陳夢林、李欽文編纂):「女將及笲,父母任其婆娑無拘束,番雛雜遝相耍,彈嘴弄挑之,唯意所適,女受之,即私焉,謂之牽手,自相配,乃聞於父母,置酒飲社人,自稱其妻曰牽手,漢人對其夫而稱其妻也曰牽手。」
乾隆九年(1744),六十七的《番社采風圖考》「番俗及笲,任自選擇……麻達有見之囑意者饋鮮花……遂與野合,告父母成牽手焉。」以上西拉雅平埔族風俗。
乾隆二十九年(1764)王瑛曾的《重修鳳山縣志》:「婚姻之初男吹嘴琴女出與合,當意告父母,具酒食邀飲同社之人,既配偶,名曰牽手。」以上是瑯嶠十八社的風俗〜即斯卡羅,包括今屏東縣滿州鄉里德村和永靖村。
道光六年(1832),周璽纂修《彰化縣志》:「男送檳榔,女受之即私焉,謂之牽手,自相配,乃告於父母置酒飲同社人,自稱其妻曰牽手。」以上彰化平埔巴布薩族之風俗。
《噶瑪蘭廳志》陳淑均原纂,李祺生續輯,清道光十一年(1832)始修,咸豐二年(1852)刊行。「番女及笲,任自撰配,每日梳洗,麻達有見之而屬意者,饋鮮花朵贈芍歸荑,遂與野合,乃告父母成牽手焉。」「惟番俗娶妻曰牽手,去妻曰放手,不合則去。」以上宜蘭縣噶瑪蘭族風俗。
※結語:
從清康熙到道光咸豐的文獻方志記載,平埔族涵蓋西拉雅族、斯卡羅(瑯嶠十八社)、巴布薩族、和噶瑪蘭族(2002年被核定為第十一族原住民),稱妻子為”牽手”,沿用至今,是漢人平埔化的見證。族群相互攝取、融合,台灣真是族群的大熔爐。
(2021.12.19午后初稿 2021.12.21二次稿 轉載請註明出自痞客邦”純吾部落格”)
出自《番社采風圖考》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