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我的文物收藏之七十二:民國三十八年藥籤筒(小兒科)
前言:
“藥籤”,即記載藥物的品名、用量及適應症狀的籤。在『道藏』中,並不曾出現藥籤。至於身為道教主流之一的符籙派(根據明清時代出版的『諸眞宗派總簿』記載,道教共分為積善派、經典派、丹鼎派、占驗派及符籙派等支派。其中,符籙派係因格外重視符及籙《書物》(故以此為派名),和藥籤有非常密切的關係。
求籤的方法與一般求「靈籤」的方法大致相同。通常是由病人或病人家屬,到廟、宮、觀或寺院求取藥籤,然後拿著這張附有神意的藥籤到中藥店或青草店配藥。
一般而言,藥籤多半放在筒中,待向神明祈禱、請願過後,便可用手搖動裝有藥籤的筒,最後必然會有一隻籤凸出來,這就是神意所賜的藥籤。求得藥籤之後,還必須「擲筊」,以確定神意是否真的如此。(引用『台灣寺廟藥籤研究』吉元昭治著 陳昱審訂)
主題:民國三十八年藥籤筒(小兒科)
歲次己丑,民國三十八年善義堂的藥籤筒收購自高雄林園的文物商。
隨著民國八十四年(1995年)實施全民健保,照顧全民健康,藥籤漸漸從寺廟消失。走過七十一年的善義堂藥籤筒成了民俗文物的收藏品,滿滿緬懷流失的歲月。
※最近從貨櫃屋再找出小兒科藥籤筒。
(2020.2.10 中午 初稿,轉載請註明出自”痞客邦純吾部落格”)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