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花蓮聖地慈惠堂史話之一百四十七:傅來乞總堂主與桃弓筆(鸞筆)的故事

前言:

          慈惠堂瑤池金母信仰,自民國38年(1949)在花蓮聖靈顯化發源崛起,快速擴散,經數十年發展,信徒超過百萬人、分支遍佈全臺及海外達千家以上,型塑出獨特的信仰文化。

     其中,開山元老、歷任先賢的默默奉獻,以及口耳相傳的靈驗神蹟、母娘悲憫的感應故事,更是凝聚慈惠人的重要能量。

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~不容青史盡成灰~

本題:

      羅臥雲(瑞火,法華山慈惠堂創堂堂主)的《瑤命皈盤》,以章回小說體,述說慈惠堂瑤池金母創教初期的故事,其中「南山採伐筆桃弓」即是傅來乞總堂主採伐桃木,製成桃弓筆艱辛的歷程。

      中華民國四十三年歲次甲午正月十六日降示:  母要採製桃弓筆一枝,以資後日之用,其長要七尺二寸、寬要三寸六分,以為配合三十六罡天七十二地煞、應乎乾坤,用於徵象,時有傅來乞者,是一虔誠堅意的契子。暗思此事,  母已降示要用,必定可以取到,惟不知該樹生在何方,若不取得,難遂  母意。不若我一人立志到處探求,以報  母恩。

      曾在一夜,朦朧之間,夢見身入深山,花草明媚,小溪澄清漫流,前邊有草房一座,溪邊有一株桃樹,高約數丈,擎天蔽日、花紅葉綠,光彩映目,忽然醒後,細思夢境,宛在目前,明知是  神仙指示桃樹,惟不知出自何處地方,此事必須我做,但我誓必得之而了心願。

      一日正要往台東方面探求,路遇黃彩雲契女說:「我昨晚夢說,今早有緊要事情,要降乩指示,不知是何要事?」來乞正為採取桃弓未得,一聞此說二人同到  母堂請示,時蒙  金言曰:

      示夢取桃弓,南面路止東。

      北轉塵無土,野外山澗中。

      後日未時採,當天告母衷。

      靈寶連城價,蔭人震世雄。

      或曰:「南行東止者,再向北行,又轉西南就不知何處。莫非就是台東。」來乞即往台東,將欲何如呢?一夜輾轉,不能入寢,天明急乘早車回轉鹿野,走訪舊友林文碇,遍訪友人,亦無消息,是晚再訪一位友人,介紹說:「此去西南山中,有一草房,住有一位老農,其後面有一株是日人當年種植的老桃樹,約十尺高,其身直而且碩,毫無污點,實可謂難有的桃樹,足堪供用,」來乞聞言,略放憂懷,天明即與文碇同步山上,向西南而去。越過幾重山腰,經過幾多奇言怪石之山徑,綠草紅花,僕僕香風,景色幽雅,何異一幅名畫,遠遠看見一幢小小草房,後面小澗瀝瀝長流清泉,看見草房後面果然有一株桃樹,蒼鬱如傘,時正三月,正是老樹逢春正放花,紅光艷映,心為暗喜,時已近午,到達草房,見一位老叟在堂,邀入坐下,問明來意,老叟聞說是  神聖指示要用,即歡喜應允,三人同到桃樹下一看,果有九尺餘高,不覺滿懷歡喜,回憶  母娘詩中有曰:(面南路止者東,即係由花蓮坐火車到台東也,北轉塵無土,野外山澗中者,再由台東回路到鹿野是也)午餐後時已一點半,即當空焚香禱告後,開斧採伐,立即搬下山,是夜運回花蓮,另定吉日良時,裁製,鋸開後,妙得二枝,意欲製成二枝,以備副用,形如長弓,兩端縛上紅線,中挾一木如箭,及裁製完成後,一枝忽自斷折,結果祇有一枝成功,(冥冥之中莫非數有定焉)。

    製成晒乾後,再蒙指示金言。詩曰:

       乾坤配合筆桃弓,千載良機妙不窮。

       弓吊樑間人鎮靜,沙排盤內筆生風。

       堂中清淨神仙降,庭外恭求顯赫通。

       兒女有緣休自娛,虔誠修練格蒼穹。

      另再指示良時,諭曰:「將桃弓筆吊在堂中樑間,下面排棹,棹上排放淨沙,將桃弓筆尖下抵棹上的沙中,人皆離堂遠去,靜候桃弓自己搖動揮寫。」眾人歡喜說:「自古未聞有無人扶手,却能自動揮寫。如此神奇我們得而見之,實萬世修來之福也。」吉日已到,眾人依命安排後,參拜恭候佳音,自辰待至中午,並無有何動靜,眾在亭中用飯,適有一部三輪車,載來一位香客,時因中午,同在用飯,該三輪車夫在亭前,面向堂上而坐,未幾車夫忽然大叫曰:「大家看啊!堂中吊著大弓筆,竟自搖動了。」眾人聞言,急趨堂中一看,却見該桃弓筆尚在搖動未停,眾人近棹,却見沙中已寫著「天應人時」四個大字,眾人莫不驚訝己曰:「果然  母娘威靈與眾不同,確實千載良機也。」隨將該四字,攝上相片,以為永遠之紀念。(出自羅臥雲《瑤命皈盤》)。

補記:

      桃弓筆,又稱鸞筆,約在三十多年前不見了,林朝枝大法師(1911〜1996)依記憶,再恭製一支鸞筆,現由其子林建璋道士保存在花蓮市慶遠堂。

(2020.4.29 中午初稿   2022.11.17二次稿  轉載請註明出自”痞客邦純吾部落格”)

慈147-1.jpg

arrow
arrow

    純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