田野筆記之五十五:北埔路上的蔡家好幽雅~戀戀新城之三~

一、消失的老碾米廠德豐行

      民國四十一年(1952)花蓮縣新城鄉公所從北端的新城村遷到北埔村,隨著大理石業在北埔的蓬勃發展,民國六十六年又有大漢工專的設立(民國八十八年已改制為大漢技術學院)。由於人口的成長,在民國八十七年,調整鄉行政區劃,以光復路為界,分出另一村,取名大漢村,因為台九線上的”大漢”早已成為北埔重要的地標。不管是大漢村,還是北埔村,一般人習慣叫它”北埔”,正如”大漢技術學院”改制已有十四年了,老花蓮還是稱它”大漢工專”,蠻有親切感的。

        北埔在外環道有一家,莊仔內有兩家”統一超商”,福聖宮有”廟口夜市”,店面林立北埔路上,鬧熱滾滾。

        北埔路上原來有一家創立於民國四十二年的”德豐行”碾米廠,由淡水籍的呂溫祥經營,傳子呂泉隆,隨著呂泉隆的英年早逝,舊屋於2012年初拆除,已改建成嶄新的鋼筋混凝土樓房店舖,隔壁是”北埔”的第三家”統一超商”。在滾滾的歷史洪流中,鐵皮木板老屋消失了,所幸”花蓮古早味的店”書中保存有舊照一張。(轉載請註明出自”痞客邦純吾部落格”)

二、北埔路上的蔡家好幽雅

      在北埔路上,即北埔第三間統一超商和改建成樓房店舖的德豐行碾米廠的對面,有一棟民宅,非常的幽雅。圍牆內佔地約四百坪,第一代主人蔡有才,在民國十八年(1929)從台中大肚移居花蓮,第二代蔡壵堃(壵是堯字,堃即是坤字)起造這一棟仿三合院的住家,建材樸實,連門牌木料都是檜木。

      在店舖林立的北埔路上,空曠的地面,屋宇佔的比例很小,一進去就有心曠神怡的感覺。主屋的兩邊窗簾是舊竹簾,左側有一間書房,可見主人是一位愛讀書的雅士。連窗戶的設計都可以看的出主人的用心,一道舊的紅磚牆,訴說著蔡宅的歷史,貓咪慵懶安心的趴著、和善的看著客人,牠好幸福喔!!空曠的地面,雜草很快就長出來了,要維護是很辛苦的,蔡家第三代蔡年香小姐很有環保觀念,都是一根一根的拔除。生活簡樸,甘於淡泊,才能維護這一棟幽雅的蔡宅,它需要好幾代的堅持

    新城鄉鄉公所從新城村遷移北埔村,正確的時間,曾向新城鄉公所民政課黃課長求證,謹此致謝。八十七年行政區劃,鄉公所所在今屬大漢村。(2012.8.9初稿 2015.8.6二次稿)(轉載請註明出自”痞客邦純吾部落格”)

    有關新城鄉的報導還有以下,請點閱:

田野筆記之十四:加禮宛竹仔林張家的故事〜戀戀新城之一〜

 田野筆記之五十三:古井街‧古井頭~戀戀新城之二~

 

台灣好滋味之九~阿婆油飯

 圖一、北埔路上的蔡家好幽雅 

IMG_2847.JPGIMG_2848.JPGIMG_2843.JPGIMG_2841.JPGIMG_2842.JPGIMG_2852.JPG     IMG_2846.JPG  IMG_2851.JPGIMG_2849.JPG IMG_2844.JPGIMG_2850.JPG  

 圖二、消失的老碾米廠德豐行”(取材自"花蓮古早味的店")新田55  

(轉載請註明出自”痞客邦純吾部落格”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純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