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我們的中華路金三角札記之六-百年老店惠比須餅舖
一、日本七福神”惠比須”
明治二十八年,即清光緒二十一年(1895年),日本入主台灣,歷史的舞台進入了日治或日據時代。
明治三十三年(1899),日人原富君創立惠比須屋,在今天的中華路金三角。昭和八年(1933)出版的《東台灣展望》有”惠比須屋”的廣告,寫的是花蓮港街稻住,電話三三三番(333號)。
原富君將日本七福神之ㄧ的”惠比須”(又稱惠比壽)做為店名,有其意義,原來”惠比須”被日本漁民視之為海神、海上守護神,能保佑漁民豐收;”惠比須”又有財神之稱,象徵財源滾滾。
二、香茅草束”餡子芋”只此一家
原富君和店內師傅張房共同研發的餡子芋(花蓮薯)為店內的招牌。台灣光復,由張房接手,傳子張健二,一九九六年第三代,張房的孫子張舜彬接棒。
秉持傳統與創新,配合社會的脈動,產品多樣化,不變的是香茅草束包裝的手工製作”餡子餅”(花蓮薯)傳承一百十五年,只此一家,別無分號。
包裝在香茅草束的餡子芋(花蓮薯),經過香茅草和蕃薯的香味滲透,三天後享用,別有一番風味。(2014.12.25中午初稿) ( 轉載請註明出自痞客邦”純吾部落格”)
圖一、香茅草束”餡子芋”(あんこいも)
圖二、惠比須餅舖
圖三、早期的手動番薯絞碎機
圖四、昭和八年(1933)《東台灣展望》”惠比須屋”的廣告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